如何走出文化體制改革“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尷尬狀態,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這就要求我們加快“兩制”改造,需要我們培養合格的出版企業家,用企業家精神點燃時代的引擎。——郝振省
  “正如俞正聲主席所說‘政協就是言官’,而身為政協委員就要說實話,要發表見解,要有獨立的思考。”作為剛剛履職一年的政協委員,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郝振省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專訪時暢談過去一年的工作體會,“現在能夠站在全局角度來觀察和思考問題,從不適應到漸漸適應,我感到肩頭的責任越來越重。”
  在過去一年考察調研的基礎上,郝振省交出了3份沉甸甸的提案,既有“關於新版圖書出版後一年內在零售終端禁止打折銷售”的提案,也有“關於治理互聯網淫穢色情信息”的提案,還有“將《著作權法》列入一檔立法計劃,賦予錄音製作者廣播權和表演權”的提案。這些提案所涉及的都是行業高度關註的問題。
  “沒有一批合格的出版企業家,出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是一句空話。”談到如何在新聞出版全行業內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時,郝振省表示,新聞出版改革關鍵是培育合格的出版市場主體和出版企業家。如果沒有一批真正的出版企業家,出版的市場主體也立不起來。反之,只有合格的出版市場主體,才能培養合格的出版企業家。
  “這就要求我們聚焦新聞出版行業的轉企改製。雖然目前改革初見成效,成果有目共睹,但這僅僅是改革的初步階段。而如何走出文化體制改革‘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尷尬狀態,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這就要求我們加快‘兩制’(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郝振省進一步闡釋道,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合格的出版企業家,用企業家精神點燃時代的引擎。
  “像譚躍、李朋義、柳建堯、龔曙光、陳海燕、王亞非、陳昕、羅小衛、杜金卿等,都是這支出版企業家隊伍中的佼佼者。如果沒有這樣的出版企業家,我們的出版傳媒產業就不能健康有序地良性發展。”郝振省如是說。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形成出版企業家健康成長的環境和土壤,如何打造促進出版企業家不斷進步的輿論氛圍。就環境和土壤而言,現代企業制度的真正建立和法人治理結構的切實完善,本身就是要把企業家的健康成長與企業的發展壯大內在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郝振省表示,這也正是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培育合格市場主體的初衷所在。
  “當然,身為出版或文化企業家,也應志存高遠,以企業為家、以文化為本、以經營為業,緊緊盯住市場,盯住省市市場、國家市場、國際市場,善抓機遇,善對挑戰,最終贏得市場、贏得挑戰。”郝振省進一步說,文化企業家要充分意識到自身對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讓我們都來關心和呵護文化企業家的成長環境,為文化企業家的成長和企業家精神的弘揚鼓與呼。因為時代的發展呼喚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李婧璇 王坤寧  (原標題:政協委員郝振省:培育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hpll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