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到明年4月,村裡的雞和核桃就好運輸了——
  □本報記者 任鴻
  從遂寧市射洪縣城往西北方向,沿著平整寬敞的公路行駛17公里,便是金家鎮。但一齣金家鎮場鎮,好路便結束了,剩餘的7600米全是坑坑窪窪的爛路。
  在今年年初的“走基層”活動中,射洪縣多個部門瞭解到金家鎮爛路的難事,多方共同爭取,公路得以新建。在金家鎮新堰村村主任周光金看來,7600米那頭就是村民們致富的希望。
  斷頭路也是斷財路
  “這條路連著5個村和綿陽市三台縣,涉及8000多名村民。年久失修實在爛得莫法了。”金家鎮黨委書記趙汝義介紹說。
  這條路,確實難行。12月19日,記者乘車經過,陽光下灰塵漫天,車輛顛簸得厲害,底盤不時傳來被擦掛的聲音。“晴天還好,雨天更惱火。”路遇接孫兒、孫女放學的村民趙盛鋼說,每天接送孩子要走六公里,雨天穿雨靴都會陷在泥土裡,只有打光腳。
  金家鎮的發展也因路受限。“深圳一家種養公司的老闆想來養殖3000頭山羊,看到路這麼爛,就到洋溪鎮去發展了。我們鎮的核桃產業比隔壁鳳來鎮發展得早,但現在規模只有人家的三分之一。”趙汝義嘆著氣。
  修路,錢從哪兒來?
  “修路!”成為金家鎮幹部群眾心頭的大事。但“袋子”緊張,錢從哪兒來?
  大家來籌錢?“入社入戶路直接關係到村民,大家相對積極,但一說到修跨村路,集資就行不通了。”趙汝義說,“修路要360萬元,路邊村社每人需分攤2000元,但大家覺得這路人人都要走,應該鎮上解決。”
  爭取捐贈?鎮上村上聯繫了一些在外掙到錢的家鄉人。“老闆們還是大方,願意出10萬、20萬,但還是差一大截。”
  轉機出現在“走基層、解難題、辦實事、惠民生”活動。從群眾口中瞭解到斷頭路無錢修的情況後,射洪縣扶貧移民局負責人前前後後到金家鎮跑了5趟,摸清修路的必要性、工程的可行性、資金缺口等情況。今年5月,新堰村競爭到整村連片扶貧項目,獲得扶貧項目資金120萬元,加上45萬元“以工代賑”項目資金和農村公路建設資金,360萬元湊齊了。
  路那頭,連著創業夢
  “8月,三星村到新堰村的路完工;10月,新堰村路段開修,預計過年完工;緊接著是修雲頂村、橋兒堰村、宋家溝村境內的路,明年4月全部修好。”橋兒堰村村民雷嬌沒事就會到施工現場去看看,因為路那頭連著創業夢。
  2011年,雷嬌在村口主幹道旁建了700多平米的養殖棚,成為第一批寄養白羽雞的農戶,一年能賺二三十萬元。“但路不好走,我們運1000只雞要死幾十隻。”不僅如此,雷嬌早就相中了周邊的荒地,想擴大規模,由於路太爛,一直沒下決心。“等路修好就擴建10個棚,做得好,年收入能上百萬!”
  一些龍頭企業、農業大戶也開始到金家鎮考察。“前陣子,老鄉宋代甫帶專家來檢測了土質,準備回來包地種中草藥。”趙汝義嗅到了金家鎮繁榮的氣息。
  除了金家鎮,在今年年初的“走基層”活動中,射洪縣還為其他8條斷頭路籌得了資金,一件件民生難題得以解決。
  (原標題:7600米坑窪路那頭的致富期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hhplljn 的頭像
    thhplljn

    兄弟

    thhpll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